最近十年,是国内科幻科幻创作飞速发展的十年,然而即便如此,我们拿得出手的作品,实在不多。
《三体》的获奖成功破圈,使得观众、读者的视线再次回到我们自身的科幻创作。
与此同时《流浪地球》的超高票房,让资本进入科幻领域,也确实让科幻这一类型冲出了浪花。
但也仅仅是浪花而已,科幻这一领域,我们要想做得好,还有不少路要走。
今年暑假档,开心麻花《独行月球》这部片子,我是抱着低预期看的。
这种低预期来自于我知道这是一部喜剧+科幻的影片。
而以喜剧出名的开心麻花,他们之前电影的喜剧手法除了小品拼凑、简单粗暴外,不少梗的核心笑点,令我尤其不适。
不过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当你抱着非常低的预期看后,反而会觉得还行。
只是这部片子不要当正儿八经的科幻片看,当喜剧片看吧。
因此本片我虽觉得失望,但值回票价!
《独行月球》
Moon Man
为了抵御小行星撞击地球,拯救人类、保护地球,人类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
然而意外总是令人防不胜防,陨石提前来袭。
月球上的人员紧急撤离时,沈腾饰演的维修工独孤月错过了马丽饰演的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
祸不单行,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部喜剧科幻商业片,也就是说,喜剧与科幻是为商业服务。
但是它又不是一个完整的商业片,因为它想容纳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我看的时候割裂感太强。
影片前半部分,妥妥的喜剧片,笑点密集,但有不少笑点是很偷懒且低级。
比如,最令我感到不适的是独孤月将番茄酱洒在贴着马蓝星画像玩偶的鼻孔下,看起来像是流着鼻血。
这里的镜头沈腾饰演的独孤月仿佛骑着充气娃娃一样在舔番茄酱。
看到这里,听着座位传来周围观众的笑声,一种生理、心理上的强烈反胃,使我不仅完全笑不出,而且觉得迷惑与愤怒。
这种为了满足屌丝撸管的镜头,真的有人觉得好笑吗?
还是说无论是对这些观众而言,或是对创作者、制作方而言,他们真的真的觉得这好笑,且完全认可这种创作手法?
难不成,这样做是为了票房,因此不惜输出这种低俗的价值观?
并不是反对你表现人类最基本的性欲本能,只是求你别表达得如此恶心低俗!
还有,关于影片的爱情线。
影片从头到尾,我都看不出来指挥官马蓝星对独孤月有什么爱意,更别提爱上他了。
观众看到的只是独孤月单方面对马蓝星的各种行为的暗恋。
然而在后半部分,当独孤月知道地球人还活着,他喜欢的马蓝星活着的时候,这里剪辑突然将两个人剪在一起,人工糖层出不穷。
说实话,我着实迷惑了。
从这里的剪辑与特写镜头不难发现,它是以独孤月的欲望为欲望,而作为负责整个人类生存的指挥官马蓝星,她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独孤月爱欲的工具人。
此处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误解。
一个英雄,而且他是带给人类希望的英雄,他喜欢的人可不可以不喜欢他?
你会发现在这种叙事中,马蓝星必须要成为喜欢他的存在,即使不喜欢,也不能拒绝。
还有,影片的另一个标签是科幻,但大家看的时候请忽略科幻作品严谨的逻辑性。
不要想着是否符合逻辑,更不要死磕是否科学,否则你可能会觉得槽点太多,看得窝火。
它只是一个披着科幻表皮的喜剧商业片,因此科学的部分大概说得通咱们就不要深究了,请牢记这一点。
否则,值回票价有点悬。
另外本片有一些角色的存在,要么纯粹是占时长,要么是给了包袱,却把这个包袱直接给摁死了。
有些角色的台词并不少,给的镜头也多,然而你根本看不出来他们出场有什么作用,喜剧喜不起来,也没推进什么剧情,还影响剧情流畅性!
说了缺点,接下来提一些优点弥补下,否则怎么能说值回票价呢!
本片的优点仍旧是喜剧。
陈佩斯曾说过:“喜剧的核心是悲情内核、是在自我折磨的过程中取悦于他人、是用自己的低姿态引发别人的优越感。”
独孤月一个人被落下月球上,自认为人类已经灭亡、全人类只剩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活下去的一系列叙事与镜头语言,观众作为上帝视角的体验是笑中带笑、笑中带泪的。
他独自一人面对孤独的痛苦,他的挣扎,他的失败,这一切在喜剧手法下,观众初看是乐的,沉到心里后却是苦的。
他一开始对马蓝星写信,幻想着跟她聊天对话,尝试各种密码想要开启她房间的门...
这里他的性本能让他活下去。
他想饿死自己的时候,饿了三天后果断放弃并狂吃海补,这里说的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欲望——食欲。
当他知道还有一只极为暴躁的袋鼠跟他一样,也被落在地球上时,袋鼠的存在不仅缓解了他所经受的孤独,而且他与袋鼠屡战屡败的搏斗,也点燃了他求生的信念。
这里人类所具有的生存本能带给了活下去的斗志。
再往后,当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唯一活着的人类,地球上还有人类,他喜欢的马蓝星还活着,直到这里,他才拥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影片中有一处特别好玩,可以说是本片经典场景之一。
在这里,导演生生将你本来要流出的泪给你摁回去,并让观众成功笑起来。
另外,对我而言,本片最高潮处也是拍得最好的并不是结尾处的强行煽情,而是袋鼠拉人。
这里的镜头语言,致敬了电影《E.T.外星人》最经典的画面。
为了使这一刻燃起来,影片做了非常多的铺垫,由于太明显且涉及过多剧透,我就不提及了。
(《E.T.外星人》)
最后,提一下影片开头独孤月说的话,他在面试月盾计划时候,简历里说自己是一个“中间人”。
面试官问他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回答大意是说,枪打出头鸟,做一个“中间人”最好。
在影片结尾,为了再次拯救地球,已经成为全人类心目中英雄的独孤月夹在地狱与月球中间,成为一个真正物理空间意义上的“中间人”。
联系影片开头那一幕,再回到独孤月的结局,这里虽然是一个call back,但想来也有些讽刺。
这一幕,牺牲、伟大、讽刺三者皆有。
虽然这里角色的牺牲动机不足,与此同时,影片靠着慢镜头、背景音乐强行煽情,弄一个观众近些年来早已厌倦的小品套路——喜头悲尾,仿佛导演差点就要喊出来了,这一幕你们应该哭。
但是这里独孤月主动牺牲、拯救人类的壮举,观众的情绪却很难融进去。
独孤月的结局,仿佛真的印证了他开头说的那句话——枪打出头鸟。
他的确成为顶流,真的爆了,也爆了!